2007影像詩系列

55 min2007

文字的「詩」和影像的「詩」如何連結,如何對位與錯位?五位實力派導演,五種大膽風格,用十分鐘影像書寫一首詩,當「影像」碰上「詩」,又會激盪出什麼樣的創意精靈?
 


 

  • 《創世紀.排練》導演朱賢哲:一位充滿肢體語言的特技男.春男,一位冷漠的特技女.秋女。春男與秋女以各種不同特技的語言,身體猶如鬼魅般穿梭在都市的景觀與人群中!然而,他們總像是在等待或尋求什麼呀…「啊!」他們在都市的不同角落大叫喊出…碰!春男與秋女相遇了!
     
  • 《繼續跳舞》導演曾文珍:以詩人夏宇的詩【跳舞跳到死為止】,作為影像的發想,展開一段影像與詩的對話:「要去旅行了,去很遠、很遠的地方。走著走著,總是自言自語。讀詩的木乃伊,沉睡的跳舞娃娃,你們是不是還有呼吸?在天堂遇到手風琴樂手,你的琴聲是不是還依然美麗?鐘聲響起,喚起了記憶,古代女子蘇三問:好久不見,你好嗎?」旅行、跳舞,都是為了寫詩。保持呼吸,繼續跳舞!
     
  • 《沿海岸線徵友》導演陳俊志:小海,都會美少年,來到一個沈睡在藍色水底的High Party。他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徵友廣告,遊走在清醒和迷亂的界線邊緣。他遭遇了一對愛的高手,趴場浮士德3P過後的大床上,小海彷彿是無色無味的一道橋,一條路,讓他們通往對方。小海也在清澈的水底邂逅了俊美的另一個自己。更在咖啡店的靜謐時刻得到了某種療癒。沿海岸線徵友的最終公路上,他回到最掛念的BF魚的身邊,一場愛的拔河正要開始。
     
  • 《思念》導演吳米森:小黑沒有告訴媽媽,自己就偷偷跑去印度抓老鼠。有一個印度人告訴他說:「印度象害怕老鼠,以至交通大亂,所以印度人沒辦法坐大象去公司上班。」去抓老鼠可以賺很多錢,小黑心想,賺錢了,我就可以讓媽媽得到很多幸福。他以為印度的時間和我們不一樣,賺錢回來時,這裡好像才過了1分鐘。小黑長大後服用了鮭魚與候鳥提煉的藥,尋覓回家的路,正當一切線索都如他所期待的越來離家越近時,途中遇到一個捕獵犀牛角的獵人。小黑聽說有個恐怖的妖怪,獵人認為是妖怪吃掉了小黑的媽媽。於是他決定運用在印度學到的本事 去捕捉妖怪。可是,這獵人誤會了一件事,其實媽媽並不是被妖怪吃掉的…
     
  • 《購物車男孩》導演侯季然:沿著虛線離開,把男孩放進購物車裡;沿著購物指示線離開,把女孩放進夢裡。沿著雲朵離開,把詩放進大賣場廣播裡;沿著海浪離開,把歌放進眼睛裡。從詩人孫梓評未完成的詩作「購物車男孩」離開,到達「沿著虛線離開」的電影彼岸。詩句裡逃逸的影像、影像裡會合的詩句,有如雙胞胎擁抱著誕生,然後,再一起沿著青春的睫毛離開……
播出時間:2007/7/20
534ac64f6d0299a090f1e36e1bd78718.jpg

朱賢哲

文化大學美術系水墨組、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電影製作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以《養生主-台灣流浪狗》獲2001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以《西嶼坪》和《穿越和平》兩度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獲獎,並入圍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及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觀摩單元等。2016年以首部劇情長片《白蟻-慾望謎網》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並獲釜山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

more

曾文珍 GHT評審照.jpg

曾文珍

2002年以《春天-許金玉的故事》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並入圍瑞士佛瑞堡國際影展、香港國際電影節人道獎紀錄片競賽等多個國內外影展參展。2003年為公共電視執導第一夫人蔣宋美齡傳記紀錄片《世紀宋美齡》,打破公共電視海外版權銷售紀錄,並獲得美國影視金鷹獎,深受國內外好評。2005年首部電影劇情長片《等待飛魚》,入圍第十八屆日本東京影展「亞洲之風」單元、第十屆韓國釜山影展「APEC」單元、美國洛杉磯亞美影展、第十六屆日本福岡影展等。 
擅長拍攝人物紀錄片,尤其是對時代女性的刻畫,能描繪細膩動人的情感,呈現勇敢美麗的生命樣貌。 
近年來,亦拍攝多部弱勢族群題材的紀錄片;2015年完成照顧服務員紀錄片《長情的告白》,2019年完成獨居老人紀錄片《日落之前》,2020年完成失聯移工紀錄片《逃跑的人》,入選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千波萬波競賽單元。 
紀錄片導演作品:《心窗》/1991、《我的回家作業》/1998、《冠軍之後》/1999、《春天-許金玉的故事》/2002、《世紀宋美齡》/2003/公視紀錄片、《日光烤鬥魚》/2008、《夢想美髮店》/2011/公視紀錄觀點。
劇情片導演作品:《掠》/2000/16mm短片、《夏天的芒果冰》/2004/公視人生劇展、《等待飛魚》/2005/電影、《風箏的祝福》/2009/大愛劇場電視劇、《苧麻與漂流木》/2010/大愛電視台八八風災系列電視劇。

more

24173476_2035373083155749_7644981745603257332_o.jpg

陳俊志

1967年~2018年,享年51歲。朋友多暱稱Mickey、琪姊。

--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紐約市立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畢業。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系及工業設計系、紀錄片營隊講師。紀錄片多以同志議題為主,《美麗少年》曾登上華納威秀及學者全球影城,創下新高票房。也曾受邀至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帝國大學演講同志議題,及國內外各影展放映。重要紀錄片作品有:《不只是喜宴》、《幸福備忘錄》、《無偶之家往事之城》、《酷兒舞臺》、《沿海岸線徵友》...等;2011年出版文學作品《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獲得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more

171f6b89b6f142b0cde34d5d9a6ae76c.jpg

吳米森

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紐約市立大學電影創作BFA、研究所畢業。返台後曾任金馬獎/金穗獎/台灣國際雙年展國際競賽類/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媒體藝術專案/電影短片暨紀錄長片輔導金評審委員、Sun Movie電影台導演、Channel[V]/Star TV創意指導、中央電影公司編劇導演、公共電視紀錄觀點審片委員/ 專案導演。1999年與魏德聖、鴻鴻、蕭菊貞等友人共同發起「純十六獨立影展」並發表《梵谷的耳朵》嶄露頭角。 曾執導國家音樂廳旗艦計畫音樂劇《很久沒敬我了你》、上海世博台灣館《全天域球幕》等跨界作品。曾任星空傳媒創意指導、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金馬獎評審。

more

120923158_10221898217218403_4151364296004423683_n.jpg

侯季然

現職為紀錄片導演。國立政治大廣電研究所畢業。曾任「台灣電影資料庫」專任研究助理,創作範圍包括文字、攝影與錄像,作品性格偏向抒情與實驗,常與時間與記憶相關,個人風格強烈。影評及散文作品散見《小電影主義》電子報及各大報章雜誌,個人專欄《我口袋裡的電影》於文建會台灣電影筆記網站。其它影像作品有:《三個人的十一片台北》、《星塵15749001》(獲台北電影節市民影展百萬首獎)、《疫區》...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