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導演,4個獨特的風格,每人用13分鐘的影像來書寫他們的詩。文字詩和影像詩如何連結、如何對位與錯位?詩的影像如何限制想像,解放想像?這些影像?這些影像在詩人的文本上生長出新生命。
鴻鴻,本名閻鴻亞,1964年生,詩人、導演。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黑眼睛文化負責人。曾任約三十齣劇場及歌劇、舞蹈之導演。電影作品有《3橘之戀》、《人間喜劇》、《空中花園》、《穿牆人》,獲芝加哥影展獲國際影評人獎、南特影展獲最佳導演獎。並曾為公共電視拍攝《圓缺之間》、《影像詩2003》、《台北波西米亞》、《夏夏的聯絡簿》、《有人只在快樂的時候跳舞》...等。
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紐約市立大學電影創作BFA、研究所畢業。返台後曾任金馬獎/金穗獎/台灣國際雙年展國際競賽類/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媒體藝術專案/電影短片暨紀錄長片輔導金評審委員、Sun Movie電影台導演、Channel[V]/Star TV創意指導、中央電影公司編劇導演、公共電視紀錄觀點審片委員/ 專案導演。1999年與魏德聖、鴻鴻、蕭菊貞等友人共同發起「純十六獨立影展」並發表《梵谷的耳朵》嶄露頭角。 曾執導國家音樂廳旗艦計畫音樂劇《很久沒敬我了你》、上海世博台灣館《全天域球幕》等跨界作品。曾任星空傳媒創意指導、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金馬獎評審。
東吳大學哲學系、社會學雙學位,英國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Northern Media School劇情片製作研究所畢業。曾任平面記者, 吳念真工作室、大乙傳播公司、子易電影公司特約導演。1999年投入紀錄片工作至今,主題多與921地震有關。2003年完成的紀錄片《無米樂》,囊括國內各影展首獎,也引發紀錄片上戲院之新浪潮。目前除繼續長期蹲點拍攝紀錄片,也於社區大學教導紀錄片課程。
第一次拿起攝影機,是一台HI 8 攝影機,隨手記錄了身旁一群年輕狂傲的朋友,將此影片寄到英國申請學校(Sheffield Hallam Universtiy),雖然tutor覺得我的技術很差,但很有趣,就這樣開啟了「影像工人」的生涯。從1999年拍攝921地震紀錄片至今,總是耗時、盡力地投入每一部影片的創作,所以僅累積一點點作品,其中較為知名且推上院線的只有兩部紀錄片《無米樂》、《牽阮的手》。因《無米樂》獲選為「影史百大華語電影」之一,所以也名列兩岸三地「五十大華語導演」之一。
重要作品年表
∎2010 《牽阮的手》 劇情動畫紀錄片/ Video/140分鐘
得獎紀錄:
2010 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首獎
2010 南方影展不分類首獎 / 觀眾票選獎
2010 台北電影節入圍
2010 台灣女姓影展閉幕片
2010 高雄電影節邀請放映
2011 東京女姓影展放映
2011 日本NHK頻道 播放
國際邀展: 英國、加拿大、美國、澳洲雪梨、日本、香港等。
∎2004 《無米樂》 紀錄片/ Video/112分鐘
得獎紀錄:
2005 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 / 媒體推薦獎
2004 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
2004 南方影展—不分類首獎 / 觀眾票選獎
2004 金穗獎—紀錄片優等獎
日本:東京影展入圍、暨邀請座談
環境影展:得獎、暨日本巡迴放映
韓國:釜山影展入圍
美國:紐約影展邀展
希臘:希臘影展入圍
南非:南非班德影展入圍、暨邀請座談
比利時:比利時影展邀展
國際邀展: 英國、法國巴黎、美國、葡萄牙、巴拉圭、以色列、阿根廷、日本、香港等。
∎2024 《種土》 紀錄片/ Video/112分鐘
院線上映。
2024金馬獎 最佳紀錄片 入圍
文化大學美術系水墨組、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電影製作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以《養生主-台灣流浪狗》獲2001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以《西嶼坪》和《穿越和平》兩度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獲獎,並入圍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及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觀摩單元等。2016年以首部劇情長片《白蟻-慾望謎網》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並獲釜山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