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根拼圖

Envisioned Root

76 min2025

《家根拼圖》是一部透過攝影家的視角,探討故鄉與個人身份之間深厚情感的紀錄片。影片中,四位來自台灣不同背景的主角——謝三泰、汪曉青、鍾順龍、鄧博仁——以其獨特的生命故事,展示了他們如何通過創作來表達對故鄉的依戀和思考。

 

謝三泰的故事以澎湖為背景。他年輕時離開家鄉,四處漂泊,最終在退休後回到澎湖重建兒時的家園。長年在外生活,讓他對故鄉產生了既愛又恨的複雜情感,甚至一度疏離。然而,隨著年紀漸長,他開始理解自己與澎湖的關聯,透過攝影記錄這座島嶼的點滴,從中找回自己失落的回憶與情感。對他來說,重建家園的過程不僅是對過去的承認,也是對未來的寄託。

 

汪曉青的故事發生在花蓮。她是一位藝術家,透過作品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深厚情感。汪曉青認為,家不僅是一個地理位置,更是生命中所有「第一次」經歷的場所,是她與家人、故鄉情感連結的具體化。她的作品《我簽故我在》以簽名的行為,象徵著個人與故鄉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並探討了身份認同與家的深層意義。

 

鍾順龍的故事則充滿了鄉土氣息。他是一位來自花蓮的農夫,在田園生活中找到了創作的靈感。影片展示了他與家人共同工作的片段,透過攝影,他記錄了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和自然景觀。對鍾順龍來說,攝影是一種捕捉故鄉純粹與簡單之美的方式,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家人的感恩和對故鄉的依戀。

 

鄧博仁是影片中的另一位主角,他的故事充滿了對屏東家鄉的思念。長期在台北工作的他,雖然遠離故鄉,但屏東始終是他心中的精神支柱。一次乘坐高鐵時,看到窗外的三合院,他立即回想起家鄉的樣貌,這種思鄉的情懷常常成為他創作的靈感來源。在他的攝影作品中,屏東的山景、老宅等元素成為了表達內心情感的重要象徵。

 

影片通過這四位主角的故事,探討了「家」與「故鄉」這兩個概念。對於謝三泰來說,澎湖不僅是一個回憶中的地方,更是一個避風港,讓他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找到生命的安定感。汪曉青則認為,家是一個承載回憶與情感的地方,是與家人聯繫的重要場所。鍾順龍通過與家人共同工作的生活體驗,體會到家庭的重要性,並用攝影記錄下這些感動的瞬間。鄧博仁則透過攝影,不斷回望自己的家鄉,讓故鄉成為他心靈的寄託。

 

《家根拼圖》不僅僅是對故鄉的懷舊,它更是一部探索個人身份與生命故事的作品。四位攝影家雖然有著不同的背景和經歷,但他們都通過攝影作品,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情厚誼。這部紀錄片引發觀眾對於自身與家鄉的反思,故鄉對每個人而言,無論身處何地,始終是心靈的歸宿。

 

最後,影片以四位主角的創作歷程總結了他們對家鄉的感悟。無論是謝三泰對澎湖的重新發現,還是鄧博仁對屏東的深切思念,故鄉一直是他們創作靈感的源泉,也是他們情感的歸宿。《家根拼圖》通過細膩的敘事和動人的影像,期待讓觀眾感受到故鄉在個人生命中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播出時間:2025/4/10
144984367_1103247383469679_951890221956328000_n _S.jpg

馬立群

1970年出生於台中,2014畢業於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研究所,目前定居於台北,現為一影像創辦人與世新大學兼任講師。早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長期關注於政治、社會、城市變遷等相關議題。自2013年起,其影像作品開始從紀實轉化為藝術創作,以擬像為出發點的「山水形」系列作品;到2015年,作品從平面延伸至錄像,發展出「Transit」、「Landscape」、「山水進行曲」等系列,從時間的觀念探討城市與地景的轉變,目前以攝影、錄像為創作的形式。「山水形」系列作品於103年全國美術展獲獎與2016 11th TAGBOAT AWARD,並獲得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銀行藏購。曾於台灣國立美術館、日本大阪公會堂、日本東京、台中藝術銀行、台北國際攝影節、高雄攝影節,法國巴黎、澳門、中國北京、大理、平遙、義大利都靈等地展出。創作之外,同時也是2016年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發起人與策展人、2018年高雄攝影節發起人與策展人與2020年台北國際攝影節策展人,也策劃了2018年至今台南國際攝影節的「攝影上桌」活動,近年開始拍攝臺灣攝影創作者與紀錄片導演的訪談紀錄片。紀錄片作品有 2022 《有影台灣》, 2021 《生猛台灣》首映於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2017至今已紀錄超過百位的攝影創作者。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