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隆.jpg

蔡崇隆

曾任平面媒體記者,商業電視專題記者、公共電視紀錄片製作人丶公視董事。現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獨立紀錄片工作者。

主要導演作品《島國殺人紀事》獲2001年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我的強娜威》入選2004年世界公共電視INPUT影展。《油症─與毒共存》獲2008年南方影展首獎。2016年與阮金紅共同導演的《再見 可愛陌生人》獲桃園電影節桃園市民獎。2022年最新作品《九槍》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全部作品 ( 14 )

f3b0ac5fea96caa7b41819992bf3558b.jpg

油症-與毒共存

中國毒奶粉的恐慌陰影籠罩全台,其實三十年前,台灣也曾遭遇多氯聯苯毒油風暴的肆虐,至今仍餘波蕩漾。從數不清的公害歷史中,我們學習到什麼…1979年,臺灣發生多氯聯苯毒油事件──臺灣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悲劇。中部地區惠明學校師生及數千位居民,因為食用在回收加工過程中,遭受多氯聯苯污染「米糠油」,導致全身長滿膿包、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病變,並有孕婦產下死胎等不幸事件。事發之後消基會隨即成立,政府公害及環保檢測標準因之加強,但三十年後,在臺灣環保及公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還有多少人記得? 紀錄片導演蔡崇隆追蹤這些不幸中毒的惠明學校師生與居民,以及生來即必須終身與油症共存的下一代,並以《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與影像書呈現。透過影片採訪發現,在經歷這件罕見悲劇後,除了少許援助之外,受害者竟然完全沒有得到任何制度性的補償或後續醫療……。 導演的話:隱約記得報紙斗大的標題描述著,有一群盲人學生因為某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因素,身上集體長出可怕的膿瘡,所有人都覺得他們好可憐,然後呢?我就慢慢忘了,我想,這個社會就跟我一樣,大約擁有三分鐘的愛心熱度,比較誠懇的人或許會捐款救助他們一下。 近三十年後,在偶然的機緣裡接觸到這些中毒的當事人,在他們平淡的描述中,我才逐漸了解,原來這些無辜的盲小孩竟然吃了這麼多連大人都難以消受的苦。更令人駭然的是,肇禍的油商脫產而且病死獄中,公部門除了提供一些營養金與短期的醫療援助之外,三十年來,這群人完全沒有得到任何制度性的補償或後續醫療照護。
d71247876f3b174f938264785fb17e1d.jpg

自由的滋味

台灣司法史上最受矚目的蘇建和案,2003年再審獲判無罪後,2007年改判有罪,檢辯雙方再度展開馬拉松式的法庭攻防戰。事隔八年,《島國殺人紀事》團隊重返火線,檢視大審幕後投入空前資源調查的司法機制,紀錄多年對立的的兩造心態與殊異的生命經驗,也全程追蹤「破案之神」李昌鈺在台美兩地的鑑識行動。 或許命案真相在法律上依然無解,但《島國殺人紀事3》將以更獨特的觀點,與更寬廣的視野帶領觀眾接近真實。一個爭議18年的世紀懸案,究竟殺人者有幾個人?受害者又是否只有吳氏夫婦兩人?蘇建和、劉秉郎與莊林勳三人到底是英雄?還是魔鬼?懸宕在有罪與無罪之間的自由?又是什麼滋味? 殺人的是誰?被害的又是誰?擺盪在生死之間的自由,又是什麼樣的滋味?   導演的話:如果一切理想的話,蘇建和案在2003年獲判無罪,當事人重返社會,媒體追逐一陣之後失去興趣。慢慢的,他們會過著和我們一樣平淡無奇的生活。 可是我們活在現實裡。司法體系面對這個意外發作的重大併發症,尚未演化出自我療癒的能力,因此台灣出現了三位奇妙的死刑犯。據說他們泯滅人性,卻可以跟我們和平共處。本案無數審級中,則令人驚見許多法官對口供的病態迷戀,如果沒有奇蹟,據說蘇案可望在「再審-無罪-再審-有罪」的循環裡,與我們廝守到至少2050年。有些了解蘇案的人,在知道案件現況之後,必然流露不可置信的神情。有些不了解蘇案的人,則還是那句老話:「那你覺得他們有沒有做?」我也是千篇一律的回答:只有神才知道他們有沒有做,我知道的只是他們在法律上無罪。 不過我很清楚蘇案早已陷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不管者恆不管的泥沼之中,所以島3不再只是理性的案情論證(某些敏感的現場鑑定畫面也還不能公佈),而是進到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吳東諺的生活現場,近距離的紀錄所謂的加害人、受害人的生命樣貌。好人壞人的宣告,基本上是法官透過閱讀卷宗後自由心證的產物。紀錄片觀眾應該也可以透過觀看影片去自由心證,推斷出你心目中的好人壞人。當然觀眾沒有斷人生死的權力,但是權力未必等於真實。 電影會有續集,通常都是因為原作好看,所以導演功勞最大。蘇案會有續集紀錄片,則完全要感謝創造力豐富(或貧乏?)的司法人員。通常續集電影也會找新導演來拍以求錦上添花,島3的拍攝原先我也敬謝不敏,只是陰錯陽差還是由我完成。既然註定是史上成就感最低的續集影片導演,我嘗試著在充滿負面情緒的素材中提煉出正面能量,甚至試著要為世仇對立的雙方搭起理解的橋樑。不難預料,未來的映演問答中,應該還是會有人問我:「紀錄片可以有強烈的觀點和明顯的立場嗎?那樣不是不夠客觀嗎? 」我應該還是只能回答:「客觀不是人間的終極價值。不要問我的片子為什麼會有觀點與立場,請告訴我,我的觀點或立場有麼問題?如此,你才開始真正進入蘇案的現實世界。如此,你也才開始了解,什麼是紀錄片。」    
0d9c831c1c2f7370b341b974b66296de.jpg

奇蹟背後

這是一個有關台灣電子業發展中,兩群命運迴異的人的故事。這兩群人因為個人的選擇與歷史的偶然,在1970年代,與同一家美商公司RCA發生了關聯,從此,他們的生命軌跡往截然不同的方向行去。在二十多年前農業的、貧窮的、勞力密集的台灣,菁英階層和基層勞工的臉孔,幾近相同─他們努力工作,對未來懷抱著無限的熱情與希望;直到台灣完全融入跨國企業的分工體系當中,對西方工業國家國家的價值照單全收後,大家的命運開始有了質的變化。盲目崇拜資本主義讓台灣付出沉重的代價。如今我們又面臨經濟轉型、產業外移、全球化等重大課題的考驗。撫今追昔,我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我們的成功,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我們正在避免重蹈覆轍?還是打算師法加害者,把災難輸出到別人的土地上?希望這部紀錄片對思考這些問題會有幫助。 導演的話:RCA三個字在台灣,就像月亮一樣,有明暗兩面,但很多人只能看到光明面,不斷歌頌她的美麗,少有人知道她的幽暗面,更不知道光明的源頭可能是黑暗。這部紀錄片嘗試把兩個看似對立的東西結合起來,希望打破一般人對台灣經濟發展論述的刻板印象,尤其在忙著錦上添花時,不要忘了偶爾掀開錦布,看看下面有沒有蓋著什麼卑微但寶貴的東西…。
03802745796a3e3eedc71cc243b54258.jpg

島國殺人紀事2

1997年12月18日,台南市婦人詹春子遭綁架撕票,死者屍體被棄置於龍崎鄉偏僻小徑,頭臉覆繞膠帶,頸部有明顯勒痕,法醫鑑定係窒息而死。現場發現之指紋、毛髮證據,均不足以找出涉案對象。案情膠著一個月後,曾任保安警察、且與死者夫婦熟識的盧正,因座車曾於命案前一日,出現於死者公司前,經警方以協助辦案名義進行約談。盧正否認涉案,但在台南市第五分局留置36小時後,簽下認罪自白。在移送檢方訊問兩次後,盧正開始翻供,指控警方以疲勞轟炸、威脅利誘等方式逼他認罪。檢察官、法官並未採信其說法,一、二、三審相繼判決死刑定讞。由於本案欠缺犯案直接證據,唯一物證是在盧正車內發現,被鑑定為「可符合推定兇器」的鞋帶兩條,盧正家屬不斷尋求再審及非常上訴。2000年8月,司改會亦就偵審過程的各項瑕疵,聲請監察院調查執法人員有無違失。就在監院向法務部調卷展開調查之際,法務部長陳定南突然於9月7日批准盧正槍決執行令。盧正兩位胞姊盧菁、盧萍認為,其弟是在不公義的司法制度下含冤而死,而面對龐大的國家機器,他們逐漸了解,原來追求公平正義的道路,竟然是如此崎嶇艱辛…    導演的話:其實製作「島國殺人紀事2」這部片,常思索的問題不只是真相的問題,而是在什麼樣的文化或情境下,人可以打著正義的大旗,對不正義的事情視而不見,以個人利益為己任,置他人生死於度外。 「為什麼某些有權力的人能那麼偏執,看不見自己的思考架構偏斜的厲害?為什麼我們老愛頌揚人權,卻那麼不尊重別人的生命價值?」「人權如果是普世的價值,為什麼我清楚的看到它因為階級、族群、教育程度等,而有那麼大的差別?「很多的疑問,比真相還沉重。」
島0.jpg

島國殺人紀事1

本片紀錄一個司法記者調查採訪的過程,案件本身的疑點與司法體系的破綻交互呈現,人性的的盲點也暴露無遺。雖然命案真相至今仍眾說紛紜,但殺人的嫌疑犯恐怕不只是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還有...。 1991台北縣汐止鎮發生雙屍慘案,死者吳銘漢夫婦遭砍殺數十刀身亡。警方根據一枚現場遺留的指紋,逮捕軍人王文孝,王文孝起先承認一人作案,後來又供認弟弟王文忠負責把風,並有三名姓名不詳的共犯,王文忠隨後被捕,並供稱三名共犯就是當夜曾一起出遊的朋友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三人也陸續遭警方逮捕。五名共犯經汐止分局刑警徹夜偵訊後,都簽下自白書,坦承犯下搶劫、殺人輪姦的罪行,不過在離開警局移送地檢署之後,四人均否認作案,並指控警方以酷刑逼供,然而檢察官、法官沒有採信他們翻供後的說法,在歷經一、二、三審及兩次更審後,蘇建和等三人於1995年2月各被判決兩刑確定。 本案因欠缺三人犯案的直接證據,偵查程序又出現諸多瑕疵,檢察總長先後提出三次非常上訴,均遭最高法院駁回,法務部長馬英九認為疑點未經澄清,破例未於三天內執行槍決。後來繼任的廖正豪、城仲模、葉金鳳、陳定南也都沒有批下行刑令。其間人權團體以寫信、請願、遊行、靜走等方式聲援三名死刑犯,要求總統特赦,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法官則首開先例召開記者會,批判法務部不尊重司法判決... 蘇建和案爭議仍然是台灣社會一股潛藏的暗流。一件血淋淋的命案,為什麼會成為三個年輕人和台灣司法界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