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滋味

Formosa Homicide Chronicle III:The Sweet Taste of Freedom

57 min2009

台灣司法史上最受矚目的蘇建和案,2003年再審獲判無罪後,2007年改判有罪,檢辯雙方再度展開馬拉松式的法庭攻防戰。事隔八年,《島國殺人紀事》團隊重返火線,檢視大審幕後投入空前資源調查的司法機制,紀錄多年對立的的兩造心態與殊異的生命經驗,也全程追蹤「破案之神」李昌鈺在台美兩地的鑑識行動。 或許命案真相在法律上依然無解,但《島國殺人紀事3》將以更獨特的觀點,與更寬廣的視野帶領觀眾接近真實。一個爭議18年的世紀懸案,究竟殺人者有幾個人?受害者又是否只有吳氏夫婦兩人?蘇建和、劉秉郎與莊林勳三人到底是英雄?還是魔鬼?懸宕在有罪與無罪之間的自由?又是什麼滋味? 殺人的是誰?被害的又是誰?擺盪在生死之間的自由,又是什麼樣的滋味?
   

導演的話:如果一切理想的話,蘇建和案在2003年獲判無罪,當事人重返社會,媒體追逐一陣之後失去興趣。慢慢的,他們會過著和我們一樣平淡無奇的生活。 可是我們活在現實裡。司法體系面對這個意外發作的重大併發症,尚未演化出自我療癒的能力,因此台灣出現了三位奇妙的死刑犯。據說他們泯滅人性,卻可以跟我們和平共處。本案無數審級中,則令人驚見許多法官對口供的病態迷戀,如果沒有奇蹟,據說蘇案可望在「再審-無罪-再審-有罪」的循環裡,與我們廝守到至少2050年。有些了解蘇案的人,在知道案件現況之後,必然流露不可置信的神情。有些不了解蘇案的人,則還是那句老話:「那你覺得他們有沒有做?」我也是千篇一律的回答:只有神才知道他們有沒有做,我知道的只是他們在法律上無罪。 不過我很清楚蘇案早已陷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不管者恆不管的泥沼之中,所以島3不再只是理性的案情論證(某些敏感的現場鑑定畫面也還不能公佈),而是進到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吳東諺的生活現場,近距離的紀錄所謂的加害人、受害人的生命樣貌。好人壞人的宣告,基本上是法官透過閱讀卷宗後自由心證的產物。紀錄片觀眾應該也可以透過觀看影片去自由心證,推斷出你心目中的好人壞人。當然觀眾沒有斷人生死的權力,但是權力未必等於真實。 電影會有續集,通常都是因為原作好看,所以導演功勞最大。蘇案會有續集紀錄片,則完全要感謝創造力豐富(或貧乏?)的司法人員。通常續集電影也會找新導演來拍以求錦上添花,島3的拍攝原先我也敬謝不敏,只是陰錯陽差還是由我完成。既然註定是史上成就感最低的續集影片導演,我嘗試著在充滿負面情緒的素材中提煉出正面能量,甚至試著要為世仇對立的雙方搭起理解的橋樑。不難預料,未來的映演問答中,應該還是會有人問我:「紀錄片可以有強烈的觀點和明顯的立場嗎?那樣不是不夠客觀嗎? 」我應該還是只能回答:「客觀不是人間的終極價值。不要問我的片子為什麼會有觀點與立場,請告訴我,我的觀點或立場有麼問題?如此,你才開始真正進入蘇案的現實世界。如此,你也才開始了解,什麼是紀錄片。」    

播出時間:2009/7/7
蔡崇隆.jpg

蔡崇隆

曾任平面媒體記者,商業電視專題記者、公共電視紀錄片製作人丶公視董事。現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獨立紀錄片工作者。

主要導演作品《島國殺人紀事》獲2001年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我的強娜威》入選2004年世界公共電視INPUT影展。《油症─與毒共存》獲2008年南方影展首獎。2016年與阮金紅共同導演的《再見 可愛陌生人》獲桃園電影節桃園市民獎。2022年最新作品《九槍》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