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胤
狀態
姓名 趙德胤
介紹

緬甸出生的台灣藉導演。十六歲時自緬來台唸書,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趙德胤自大學時拍攝許多短片。到目前為止,其拍了五部紀錄片五部劇情片。紀錄片包括《挖玉石的人》(2015)、《翡翠之城》(2016)、《十四顆蘋果》(2018)、《診所》(2023)。

第一部在鹿特丹影展,二、三部則在柏林影展世界首映。《翡翠之城》提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在山形影展榮獲特別提及。《診所》在IDFA世界首映並提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櫻桃號》為其最新紀錄片。

劇情片代表作有入圍坎城影展、提名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的《灼人秘密》(2019)、入圍柏林影展並提名金馬獎最佳導演的《冰毒》(2014)、入圍威尼斯影展並獲威尼斯日最佳影片並提名金馬獎六項的《再見瓦城》(2016)

歷年作品

歷年作品

作品年份 作品名稱 獲獎經歷
2024 《櫻桃號》
2019 《十四顆蘋果》
2017 《翡翠之城》 臺北電影節_最佳音樂獎金馬獎_最佳紀錄片入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_千波萬波特別賞
2015 《海上皇宮》 金穗獎_優等獎台北電影節 瑞典愛與和平影展香港國際電影節愛丁堡國際影展鹿特丹國際影展高雄電影節_國際短片競賽台灣獎
2015 《挖玉石的人》 新加坡美術館東南亞影展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影展鹿特丹影展台北電影節
全部作品

全部作品 ( 5 )

c06b2cb116d2a565cfb7dfbf519b4bcd.jpg

十四顆蘋果

興洪最近經常失眠,諸事不順,他的母親找了算命師來幫他算命。算命師要興洪買十四顆蘋果,到緬甸中部鄉下的一座寺廟,當十四天的和尚,並且每天吃一顆蘋果。 ┃導演拍攝札記┃Director’s note 2017年三月,我回緬甸家鄉探望母親時,聽說我的好朋友興洪要去當和尚,而且要去一個我從不曾去過的地方,一個緬甸偏遠的小村莊,位於緬甸中部美瑰省的邊郵地帶,那個小村莊的不遠處,距離十公里左右的城鎮就是緬甸國父翁山將軍的出生地南幕鎮。我們開了一天的車,越過乾枯的山和河流,找到了那個村莊,還有那個新建的寺廟,那是一間枯草和黃土中的鐵皮屋,搭配竹蘺芭蓋起來的寺廟。這個翁達村的村民數十年來,都渴望村裡能有座寺廟,能讓那些金礦回來的,和那些要遠走他鄉討生活的村民,能有個祈禱的地方。我們剛抵達,寺廟的年輕主持人就出了遠門,而才當上和尚第一天的興洪,莫名成為了村裡唯一的最大的主持和尚。一個打算出家尋求平靜的城裡人,突然得擔當起村民們的心理諮商。在沒有金礦、沒有中國摩托車前,這是一個貧窮的村落,穿的衣服、吃的食物都是自供自給。如今許多人都去了金礦和中國,如同世界的許多村落一樣,只剩下些老人和小孩,和一個從金礦回來,拿著mp3播放機的瘋子,在乾枯的田地裡奔跑,不停地播放著那首〈想借一台摩托車,載女朋友去約會〉的歌曲...     
bdad110cdce5b4ad715e16de24a6009c.jpg

翡翠之城

目前正輕快地邁向民主化的緬甸,它的時間並非全然是往前走的。就在緬甸的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正對峙的現在,原本在山區採玉的財團被迫暫時撤離礦區。時間頓時凝住,一批又一批的窮人帶著簡單的鐵鍬,趕往這個暫時不屬於任何人的仙境採玉。他們一齊在天堂做了一個發財夢,其中沒有任何一人希望從這個夢中醒來。本片的導演同時是電影裡主人翁的弟弟。 他從小對礦區充滿想像,卻從來不曾看過礦區的他,現在要用影片詮釋這位剛出獄不久的哥哥,要問他為何當時要沉迷於吸毒,為何要遺棄家人?而這也將是一部企圖描繪在翁山蘇姬再度為緬甸人帶來希望的現在,在這個可能是目前亞洲最窮國家,人們繼續在幽暗角落生存的影片。 導演的話:照片,一直以來,我家的客廳上掛著一張照片。照片裡我父親抽著煙對著鏡頭,而父親後面的母親正在煮麵,場景是滿是泥濘的菜市場道路。我媽告訴我,那是1990年一位瘋子攝影師替父親拍的照片,在翡翠城。 後來我拍紀錄片,跟隨大哥去了翡翠城,大家看到我拿著照相機,都要我替他們拍照片。 觀景窗許多時候,「翡翠之城」的拍攝,是「無法看觀景窗的」,「觀景窗」在拍攝當下不存在,「取景、構圖」也不存在。一切電影裡所謂的「美學、詩意、影像」在當下都不存在,也沒有意義,更不能用於幫助解釋在拍攝當下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