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 陳銀輝+陳景容

55 min2010

《畫家:陳銀輝》華天灝導演:讓紀錄片帶領觀眾回朔至2009的盛夏,北美館展室的一條長迴廊,陳列陳銀輝60多個年頭經典,恍如時光隧道,產生錯身於時間洪流般幻覺。這就是陳銀輝的魅力,以半抽象形式結合東西方元素,隨心揮灑,宛如舞動於畫幅的音樂精靈,呈現出自由而奔放的心靈感動,非肉眼觀賞,而屬心眼領會。1950年,陳銀輝力排眾議選擇師大美術系,在當時資源貧瘠的年代,他以麵粉袋一步驟、一步驟不厭其煩地自製畫布,一點一滴地實現繪畫的熱情。任教初期一貧如洗的拮据生活,仍不改其志,反而讓他在艱困的環境中不斷試煉出獨特的「陳銀輝藝術風格」。他以寬厚、樸實、謙恭之心提攜後進,在退休時捐出退休金設立「陳銀輝油畫創作獎學金」鼓勵學生創作,無論在人品或藝術地位上,在台灣藝術史佔有不可或缺之地位。與三五好友相約戶外寫生,是陳銀輝不變的樂趣,將大自然融於心中反覆咀嚼出屬於自己世界,以畫筆在物體「形」與「神」之間呈現出若有似無的想像空間與視覺感受,這是陳銀輝近期作品特色。文建會委託天使美術館「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系列-陳銀輝」,邀請華天灝攝影團隊,以新生代「玩」攝影熱情記錄前輩陳銀輝的藝術歷程,在記錄過程中交織出藝術絕對精神之傳承,歡迎民眾親臨天使美術館一睹五位前輩藝術家的風采。   

 


 

《畫家:陳景容》張榮吉導演:「我認為一位畫家的思維,就要像建造金字塔打底般牢固,也得像千年神木盤根錯節般吸收大地養份,如此才能創造出永恆的藝術」。所以,在浩瀚的藝術世界,舉凡音樂、文學、繪畫陳景容都加以鑽研。為鼓勵學生投入更寬闊的藝術領域,他開畫室免費教學,以己之力培育更多藝術尖兵。出生於彰化的陳景容,四歲時看到所刻劃於畫布的人像感到好奇,算是第一次與繪畫接觸。他笑稱當時從未畫過石膏像素描,只因為老同學填了師大美術系有伴,也跟著考進去了。因為入學的「起跑點」不一致,所以陳景容總把握任何時間不斷畫素描,這個習慣讓他至今都沒有放下畫筆的一天,即使畫到韌帶崩裂、拇指彎曲,仍澆不熄他創作的爆發力。陳景容是台灣超現實主義為表現風格畫家的先驅,擅長以紮實的素描為基礎,藍灰色調為主,充滿神秘、淒清的氣氛,突顯時空交錯和物換星移的寂寥,沒有太多歡喜,卻能感受作品中攝人心魂的寧靜與安定。他的另一項專長便是「壁畫」及「馬賽克」藝術,1958在日本東京藝大學習在壁畫,雖台灣環境讓他發揮不易,但他從沒遺忘對這兩項藝術之熱情。在返台數十年後,為國家音樂廳繪製「樂滿人間」大型濕壁畫,之後又無償為花蓮門諾醫院製作「醫身醫心‧視病猶親」及「耶穌誕生」兩幅巨幅馬賽克。透過陳景容的靈魂,使藝術成為醫療環節之一,讓冰冷的醫院注入人性的關懷與溫暖。橫跨五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他將熱情與生命投注在藝術之中,即使體會人生無常的生命哲學,在孤冷寧靜的畫風之下,依舊凝聚了一顆為藝術而燃燒的靈魂,他以無比的堅定和決心,在時間的恆流中不斷追求突破和自我實現,為台灣的藝術畫出璀璨的一頁。

播出時間:2010/4/6
272844071_10159923643008126_3022930993570725174_n.jpg

華天灝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畢業,現職為導演、製片。代表作品:2009年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島日記》。

more

427475_3613997868363_583386128_n.jpg

張榮吉

張榮吉 1980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自1998年大學期間開始接觸影像創作,參與多部短片及紀錄片製作,2001年拍攝第一部紀錄片,透過音、像傳遞複雜的生活感動,而後創作取材,多來自生活經驗的切片,作為創作的發想。2006年執導《奇蹟的夏天》獲得金馬獎紀錄長片,2008年執導劇情短片《天黑》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目前與香港澤東電影公司合作,籌備劇情長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