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化舫,七十七歲,空軍士官退伍,當年加入空軍的理由是「逃得快一點」,自稱是河北省琅倉縣碼頭鎮人,不曉得是眼睛不好的關係,同鄉會牆上的中華民國地圖老是找不到自己的家鄉。經常回中國去探望親人,中國上只剩下一位弟弟,母親五年前以90高齡去世,服喪期間他開始蓄長髮,因為陌生路人稱他老帥哥,便一直保持長髮馬尾造型。窗外的月亮很圓,朱先生說今年中秋節還要再回中國一次。在西門耵的小巷裡,朱化舫遇到了化身為西裝裁縫師的長江一號。能結識中國抗戰大英雄,真是他畢生最大的榮幸。中國,就像遠在天邊的月亮。長江一號,卻讓那若有若無的鄉愁找到了近在眼前的投射對象。
導演的話:震耳的鞭炮聲,這是2002年三月的聲音。我的第一部35釐米長片「給我一隻貓」正在西門町開拍。抬頭一望,一位外省老先生杵在我的Monitor前,熟練遞給我一疊厚厚的剪報資料:「我是長江一號!我曾經提供華府日本將要偷襲珍珠港的情報」心想老榮民真的需要社會多一點關懷... 後來才知道這位「長江一號先生」就住在我們拍攝的現場,更精確的說法是我們就在他家大門口拍片。第一天的拍攝草草結束,卻久久無法忘記那個眼神;當他說出自己是長江一號時的眼神,我彷彿看到所謂的「鄉愁」向我招手。「鄉愁」是一種基因嗎?會遺傳嗎?可以隨意移植嗎?可以集體瓜分或任意選擇嗎?會不會傳染?中毒?像電腦一樣需定時掃毒?...我愈是反覆逼問,就愈無法忍受自己被「鄉愁」排擠在外的不安情結。是鄉愁拋棄了我,還是我拋棄了鄉愁?
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紐約市立大學電影創作BFA、研究所畢業。返台後曾任金馬獎/金穗獎/台灣國際雙年展國際競賽類/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媒體藝術專案/電影短片暨紀錄長片輔導金評審委員、Sun Movie電影台導演、Channel[V]/Star TV創意指導、中央電影公司編劇導演、公共電視紀錄觀點審片委員/ 專案導演。1999年與魏德聖、鴻鴻、蕭菊貞等友人共同發起「純十六獨立影展」並發表《梵谷的耳朵》嶄露頭角。 曾執導國家音樂廳旗艦計畫音樂劇《很久沒敬我了你》、上海世博台灣館《全天域球幕》等跨界作品。曾任星空傳媒創意指導、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金馬獎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