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中國海的東沙島,是台灣領土之一,2003年,在海洋學者建議下,內政部計畫在東沙成立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高雄市政府為爭取時效,2004年底率先在東沙成立國際海洋研究站,正式推動東沙的保育進程。台灣解嚴之後,中國、香港漁船便大量進入東沙海域捕魚。據當地駐軍1996年間統計,違法進入環礁的中國漁船達1000多艘,台灣漁船卻只有17艘,目前越南漁船也經常入侵。近年來,海巡署取締違法入侵捕魚的次數,每年超過2000多次。東沙環礁在人為長期破壞下,已奄奄一息,處處都是死珊瑚。本片完整呈現東沙長期以來,面臨的種種無奈與考驗…
導演的話:東沙島是位於南中國海最北邊的最大島嶼,數百年來,人類雖然來來去去,但是卻沒有人真正想久留。東沙就像一座各類生物的過境島嶼,它提供各種升官、發財、溫飽、休養生息的養分,千百萬年來,它默默承受種種無止境的需索。 東沙環礁自1990年代起,歷經中國漁民毒電炸等毀滅式的掠奪海洋資源,以及1998年全球氣候暖化,環礁內超過九成五以上的珊瑚白化死亡。後經海洋生態學者研究之後,呼籲相關保育單位應積極保護東沙的海洋生態系統。近二年來,海巡署也加強驅離外籍漁船越界捕魚的行為,東沙環礁的生態環境才又慢慢恢復生機。
出生於台灣彰化伸港,1980年代開始以影像記錄台灣自然風貌,10年後他驚覺只拍攝「美麗」是不夠的,便開啟了台灣環境調查紀錄近四十年來的歷程;曾任財訊攝影編輯,電視節目攝影、編導,1998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34部環境紀錄片、3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超過50萬字的台灣田野調查檔案,並先後入選與獲得國內外許多影展等重要獎項 。 他的足跡遍及台灣與週邊島嶼各個角落,以及地球三大洋、北極圈、南極洲、亞洲屋脊等,每一部影片皆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追蹤與深度探討,不僅能在時間縱深裡看見環境的巨大變遷,更誠懇反思人與自然共處的現況。
重要作品年表:
2004年《獼猴列傳》Biographies of the Macaques
2010年《森之歌》Song of the Forest
2010年《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Formosa&Formosa
2011年《退潮》Ebb and Flow
2014年《餘生共游》Dive With You
2016年《海》Ocean
2018年《前進》The Age of Awakening
2019年《神殿》Sacred Forest
2022年《海之岸》Sea Sp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