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童話都是天上的神祇魔咒是他們考驗人們心靈的工具」海神告誡孩子們。英文無疑是這片土地許多成人求學共同的挫敗,也可能是內心曾經有過的傷痕。「全民英語」的口號下,英文幾乎已經成為全民運動。雖然幼兒接觸異國文化許多專家都認為是正面的。但是,幼兒需要全面性的英文環境嗎?這樣環境下的英文程度真的比較好嗎?英文程度好的小孩在未來社會比較有競爭力嗎?以競爭為人際關係軸心的社會,多數人活得比較快樂或者比較焦慮?社會的主流觀點,常反應著成人世界的內心恐懼,多數成人都怕與別人不同,卻又努力刺傷與自己不同的人。小孩是這塊土地的未來,每個孩子的心靈是空白的,是成人世界的鏡子,他們讓成人看到自己曾經遺失的純真與善良。
導演的話:因為小時候的封閉,我對人的感覺來自童話故事遠多於與人的接觸。我常回憶最初進入學校的小學第一年,我對人幾乎沒有區別性,諸如:性別、貧富、美醜、成績優劣等。幾年後,我逐漸在學校「感覺」成績在學校跟權力與階級的關係。我相信,這是我心靈深處恐懼的根源之一,也是疏離童話的開始。幸好,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是又和童話搭上線,而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文化大學美術系水墨組、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電影製作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以《養生主-台灣流浪狗》獲2001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以《西嶼坪》和《穿越和平》兩度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獲獎,並入圍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及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觀摩單元等。2016年以首部劇情長片《白蟻-慾望謎網》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並獲釜山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