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岸到高山,從新生小苗,到千年巨木緣起於生命輪迴與自然界的幻化面對台灣山林的興衰歌詠造物的神奇,祈禱人類的未來如果將地球當成是個46歲的壯年人,那麼台灣只能算是一個剛出生十天的小嬰兒。層疊的山巒是二百多萬年來,地球板塊擠壓 與造山運動的結晶。而它就像大腦的皺折一樣,儲存著地球一百多萬年來 氣候變遷 以及物種消長的記憶。 豐富的地形,將台灣分化出細緻多樣、難以數計的生態區間,可能超過二十萬個物種,都能在島嶼的各個區位找到棲身之處。一顆顆隨著洋流漂流而來的種子,帶來了千里之外熱帶雨林的基因,在南台灣貧脊的高位珊瑚礁上,建立起獨樹一格的海岸林生態,這樣的生命奮鬥史,至今仍持續上演著。
導演的話:植物界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未曾改變其本質, 但是,政經與社會的變遷,人類的價值觀也不斷轉換,對於森林植被物種的定義,更是隨心所欲,同一種樹木,長在不同的時代、不同區域,命運就迥然不同,其生死樣貌,全在人類的掌握 與一念之間。台灣面對森林的態度,被評價為「自欺欺人」,所謂「自欺」,就是以森林覆蓋率 與造林業績 為自己辯護;至於如何「欺人」,就請看看這些樹木的眼淚。 帶著對於森林護育大地與供養島嶼子民的禮讚心情,從海岸到高山,一一探索各地的山林樣貌,看到人與山川共處的各種現況,發現,人對待山林的態度,將決定人與環境的協調或衝突,如果想在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人對於森林的價值觀,就必須超脫自身現世的回報。
出生於台灣彰化伸港,1980年代開始以影像記錄台灣自然風貌,10年後他驚覺只拍攝「美麗」是不夠的,便開啟了台灣環境調查紀錄近四十年來的歷程;曾任財訊攝影編輯,電視節目攝影、編導,1998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34部環境紀錄片、3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超過50萬字的台灣田野調查檔案,並先後入選與獲得國內外許多影展等重要獎項 。 他的足跡遍及台灣與週邊島嶼各個角落,以及地球三大洋、北極圈、南極洲、亞洲屋脊等,每一部影片皆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追蹤與深度探討,不僅能在時間縱深裡看見環境的巨大變遷,更誠懇反思人與自然共處的現況。
重要作品年表:
2004年《獼猴列傳》Biographies of the Macaques
2010年《森之歌》Song of the Forest
2010年《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Formosa&Formosa
2011年《退潮》Ebb and Flow
2014年《餘生共游》Dive With You
2016年《海》Ocean
2018年《前進》The Age of Awakening
2019年《神殿》Sacred Forest
2022年《海之岸》Sea Sp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