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菊貞.png

蕭菊貞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記者。現職為紀錄片導演、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人文社會學院副教授。1999年及2000年連續兩屆得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作品有:《博盛,這孩子》/1994 、《端午》《陽光愛情》/1996、《火鶴》/1997、 《不可信之事實》《血染的青春─五零年代白色恐怖》《角色─一群南台灣女性走入社區的故事》/1998、《紅葉傳奇》/1999、《銀簪子》/2000、《白鴿計畫─台灣新電影20年回顧》《渡─證嚴法師的慈悲喜捨》《愛的狂想曲》/2002、《博盛的二年八班》公共電視台紀錄觀點/2003、《心靈好手》大愛劇場/2004 、《FaceTaiwan-我們這樣拍電影》/2015、《稻浪上的夢想家》《南方寂寞鐵道/On The Train》/2022...等。

全部作品 ( 7 )

019.jpg

稻浪上的夢想家

《稻浪上的夢想家》從陳達的民謠吟唱,展開空中俯瞰如地毯的稻浪畫面,美麗富饒的池上,這背後,是一群人花了二十多年時間築夢的故事;池上人靠著自己的力量,翻轉農村苦情的命運,走路有風。故事的靈魂人物,是建興米廠的第三代,退伍後接下家業的梁正賢,他不甘於只做個「扛米包」的繼承人,先到日本考察MOA自然農法,號召農民在池上推動有機米栽種,即使連續八年虧損,還是以保證收購價格確保農民的生計。他一邊協助農民以科學方法轉型自然農法,一邊又得對抗來自傳統勢力的壓力,2005年終於爭取到全國第一張米的身分證明「池上米」產地標章。接著,更進一步推動另一個志業—藝術的生活,2009年開始與台灣好基金會合作,在收割後的稻田舉辦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並陸續捐出兩座穀倉成立穀倉藝術館、米倉生活館,一步步將池上打造成不只有冠軍米,也有濃厚藝術氣息的農村。 藝術家蔣勳認為,《稻浪上的夢想家》紀錄農村經由人的努力,不再貧窮、勞苦、保守。這部片子如此健康、美麗、大氣,應可以鼓舞許多在各個角落默默努力的人。期盼更多人來認識真正的台灣農民! 導演的話:池上能夠持續向前,主要是因在地力量的帶頭和公民意識的凝聚。台灣農村以老年人居多,生活步調慢,較為保守、被動,新觀念推動不易,但關鍵推手梁正賢永遠衝在第一線無私奉獻,加上池上人「生命共同體」的凝聚力,翻轉命運不假外求,全靠自己努力。這過程儘管艱難且壓力大,梁正賢一句:「不懂得放棄」一肩扛起!讓人動容。拍完了這部影片,自己彷彿也經歷了自然農法的「淨化療程」,領悟到蔣勳老師所說:「將自己放下,向天地學習」,從中得到安定的力量。
0ff1aef5581589b184912546b4fd21a0.jpg

0 — 博盛的二年八班

「0 」是一個開始,也是一種圓滿。最原始也最簡單,開啟另一種生命智慧。1993年我們幾個拍了第一部紀錄片《博盛,這孩子》,紀錄一位智障孩子和他母親的故事。9年過去了,博盛今年16歲,長得又高又壯,就讀桃園啟智學校高二。這部紀錄片拍攝的主題是博盛和啟智學校他13位同班同學;該校高中部二年八班14位同學,有些腦性麻痺,有些自閉症,還有各種程度不一的智能障礙和學習障礙。這個學期二年八班負責經營學校早餐部,他們學做豆漿、煎蛋餅、煮茶葉蛋....,雖然手忙腳亂,還是信心滿滿。最近他們還參加足球賽,開始學習用腳踢球。許博勝多站在球場中央,愉快的看大家玩球。比賽結束,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美好浪漫的青春歲月,一段簡單又不可預知的生命歷程即將展開。 導演的話:我們的目標,希望讓這部紀錄片的敘事,就像看一段電影一樣流暢和自然,從這些過程中,讓大眾去真正的了解這些智障的孩子他們的世界,認同他們,產生感動應該發自於內在的接受,而這也是我們拍攝這部影片的目的。由於曾經在九年前拍過許博盛的紀錄,所以在本片中也將對博盛的家庭,以及他的學習過程,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並且在影像呈現上,也會將兩個不同階段的影像紀錄做對比的處理,突顯智障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受家庭及學校教育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