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戰爭風雲
The Bomb

核子時代來到70週年時,美國公共廣播電視網推出了《核武戰爭風雲》一片。影片中使用了新近修復的嶄新原始素材,有些甚至是近期剛解密的檔案資料。

本片闡述了有史以來最強大、最具毀滅性的發明物——核彈的故事。與火的發現相同,原子彈的出現將人類的存在劃出一條分界線:有原子彈之前,與有原子彈之後。70年前,人類作為一個物種,首次擁有了自我毀滅與摧毀所有文明的能力——我們有了足以毀滅我們花了數萬年建立起來的整個人類世界的能力。

引爆原子彈等同於將一小部分的太陽帶來地球,讓它在地球上燃燒。人類是如何發現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將原子當中被囚困的能量釋放出來,又需要克服哪些挑戰?

原子彈的發展充滿令人驚嘆的突破、令人痛苦的人類困境和意想不到的後果。原子彈發展的競爭始於二次世界大戰,是當時為了應對希特勒可能發展納粹核武的威脅而產生的一條路徑。值得慶幸的是,最終這樣的事並沒有發生。但時機點到了的時候,核武發展競爭的動能還是成形了。

在太平洋這端,慘烈殘酷的戰爭仍持續進行,日本政府拒絕投降。科學家及政治人物面臨艱難的抉擇:是要邀集日本及世界各國領袖們去一處偏遠地帶,向其展示原子彈的威力;還是在戰爭中直接使用原子彈?他們做出重大決定,使用了原子彈,世界因此走向冷戰之路,變成今日的模樣。

自1945年起,美蘇兩國就陷入一場耗費鉅資且極其危險的核武軍備競賽,有時將世界拉向毀滅邊緣,例如當時的古巴飛彈危機就是一例。

1990年代,冷戰看似來到了盡頭,核威脅也從多數人的腦海裡消失。但911事件後,世人再次想起炸彈存在的持續威脅——無論其掌握在北韓、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手中,或是在恐怖分子裝載攜帶裝置的皮卡車上。

本片揭開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從第一顆原子彈的發明一直到今日,包含原子彈如何被創造出來、它如何改變一切事物,又是如何繼續形塑影響了我們今日的生活。這部波瀾壯闊的影片述說了人類的才智與盲目、智慧與愚昧,也道盡我們對於如何與能夠毀滅所有人類的發明共存所做出的各項抉擇及仍舊進行中的各種抉擇。
 

  no picture  

Rushmore DeNooyer

Rushmore DeNooyer,影視製作人,作品有紀錄片《Titanic: 20 Years Later with James Cameron》、《Robert Neufeld》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