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華的通商口岸,到寂靜的農林漁村,「八里」彷彿被棄於城市一角,安靜地過著屬於八里人自己的恬靜生活。直到大台北需要「污水處理場」、需要「垃圾焚化爐」、需要「台北砂石港」的時候,終於她被提起、被注意到,但是這些「建設」卻是八里人的一場場惡夢。尤其一個美名為「台北港特定區都市計畫」的土地徵收案在這裡展開之後,政府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生活在這片土地百多年的一群老居民趕離他們的家園,難道就只為了成就一座「蚊子港」、一座「空城」? (本片為2017年修正版)
導演的話:從學生時代,我就跟淡水結下不解之緣,後來十幾年前搬到淡水居住,此時的淡水捷運已經通車近十年,與當年大學時代最後一班淡水列車開走之後的空窗期,城鎮風貌差異甚大,讓我不禁思考「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城市發展」這個大議題。 接著,一座橫跨淡水河口的「淡江大橋」興建話題又起,我將視角延伸到對岸的八里,當時正逢「台北港特定區徵收計畫」如火如荼開展時,我決定到八里尋找我的答案;當然也必須了解「台北港」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真的需要為了這座突然出現的港口犧牲八里居民的權益,犧牲聞名世界的「淡水夕照」嗎? 於是,2012年我開拍並完成了這部紀錄片《八里浮生錄》。片中除了紀錄當時受到迫遷的八里小人物之外,也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試圖從被徵收者的角度以及外界看法,來探討「為了經濟與城市發展所進行的交通建設與土地徵收是否都具有必要性與合理性」這個大問題。原以為當年的這個議題在換了執政黨之後會「過時」,不料五年後的今天,非但沒有褪色,顏色還越來越鮮明,卻又越來越難以分辨。
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系畢業。影像與文字工作者,撰稿、寫書、拍片等等,目前紀錄片作品有:《靜默沙洲》、《決戰澎湖灣》、《好攝之徒》、《八里浮生錄》、《在加路蘭的旅程》等,實驗短片有:《我的一生都在這裡》,偶爾也參加影像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