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東病房
Hospital Wing 8 East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八東病樓,住著許多需要長期照護的病人及照顧她/他們的外籍勞工,小小的病房有生老病死的無常與必然,有離鄉背井的憂傷和期盼,一個小小的空間,承載了人生的諸多故事……。803號房住的是麗莎和任爺爺,805號房住的是阿英和魏爺爺,以及鄰床的羅莉和周爺爺。麗莎、阿英、羅莉三人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島嶼,因著各自不同的理由,讓她們決定遠離自己的家鄉,來到這裡。每天她們幫各自的爺爺灌食、餵藥、抽痰、換尿布、按摩…..,漫漫長日與遙遠的思念,而她們在這份工作裡付出的,不只是勞動力,還有著其他更多的東西......
導演的話:2001到2004年,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承辦了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的外勞文化中心(HOME),那是一個提供外勞免費休閒(包括電腦、電視、卡拉OK、健身房、廚房、各式文化活動等等),以及法令諮詢服務的單位。那時我在TIWA擔任秘書的工作,也是我跟這群「外國人」認識的開始。 每到星期日,HOME總是會聚集許多的外勞。也許因為不同的文化、因為陌生的語言,起初,我也經歷了一段不適應與抗拒的日子,雖然人在其中,卻一點也不覺得真實,她/他們對我來說,全是一個模樣。一直要到了開始接手處理個案,我才算真正看見她/他們清楚具體且真實的樣貌。 U在工廠工作,每天辛苦加班,但每個月扣掉仲介費之後他能領取的薪資只剩329元;R是家庭幫傭,因為申訴雇主對她性騷擾,隨即被強迫遣返;A是看護工,除了要在醫院照顧她的受看護人,白天還得回到雇主家中掃地洗衣做飯,跟街頭巷尾常見的7-11一樣全年無休。 雖然這些人這些事沒有被紀錄在影片裡,但都清晰地紀錄在我的生命裡。最後要說的是,關於外勞處境與法令結構缺失的問題,我當然知道這部影片說的不夠完整也不夠好。但是,至少總是個開始。讓她/他們開始被看見,也讓我們開始看見她/他們。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1992年,台灣政府合法化了東南亞勞工的引進。國際移工的引進,除了對台灣的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影響,卻也為台灣勞 工與東南亞勞工開啟了多層面的互動。然而,來台灣的藍領移工必須忍受支付高額仲介費、不得自由轉換雇主、與本地勞工同工不同酬等不合理的制度與對待。把「管理」當成核心的台灣移工政策,剝奪了勞工的基本人權,儼然成為一個新的21世紀奴隸制度。這樣的制度讓藍領移工除了被當成廉價勞動力,也使他們成為本地勞工失業率與勞動條件下降的代罪羔羊,倍受社會羞辱、孤立與歧視,更造成了不同國籍勞動者間的分化和敵對,傷害了在同一條船上的勞動者的團結。
從台灣勞工運動的脈絡出發,體認所有勞動者利害皆相關,一群勞工運動組織者於1999年10月成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簡稱TIWA),是全台第一個以國際移工為服務對象的民間組織。
協會成立以來,除了積極倡議勞工與移工權益,也發展移工自主組織,目前協助成立有菲律賓勞工團結組織(KASAPI)及印尼在台勞工聯盟(IPIT);同時,有鑑於台灣社會充斥的國族主義及文化偏見,積極辦理文化活動,以轉化台灣社會對於國際勞動者的認識,進而實踐尊重與平等的社會公義。
2003年我們串連移工組織組成「家事服務法推動聯盟」,以民間立法的方式主張家事服務業勞工的勞動條件應有法律保障;2007年改名為「台灣移工聯盟(MENT)」,是台灣移工運動最重要的力量。
TIWA也積極參與本地工運與社運。包括,組織重大勞資爭議案件的勞工,對資方及政府進行權利保障的抗爭,例如,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國道收費員自救會等抗爭;透過對家庭看護工勞權保障的堅持,參與台灣社會福利網的建制運動,提出「照顧正義」,在長期照顧政策上,強調不論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不應該有任何一方被犧牲,政府應該承擔照顧責任。
我們認為,所有勞工的命運是相互關聯的,不分國籍,都應該享有平等的勞動條件保障與權利。TIWA致力於保障國際移工的勞權與人權,以及台灣移工制度的改革。
我們的目標:
- 廢除私人仲介制度 強制政府對政府直接引進
- 立法保障家務工
- 移工得自由轉換雇主
- 取消藍領移工工作期限
- 移工要政策決定權
(資料來源: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