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二)
The Scream
【考試競賽:通往聖堂之路?】這是一所尋常國中裡,四個田徑隊小男生,和他們老師的故事。四個人裡,家羽、家源、明聖在前段班,政偉在後段班;政偉是個來自偏遠山區的布農族小帥哥,高個子家羽喜歡運動,是因為家裡有一個很會唸書的哥哥,不如發展自己的運動天分,他喜歡講話大過於睡覺。憨厚的家源,夢想是當一個很優秀的運動員。鬼靈精明聖喜歡田徑,完全出於深謀遠慮-擔心個子太瘦小,當兵會被操太凶。小帥哥政偉喜歡賽跑,因為「看到有人跑在前面,就很想把他追過去」。這四個小男生,去年聯手拿下南投縣運冠軍。面臨國三升學的壓力,他們對運動的熱愛不斷被潑上冷水。當教育變成只有考試和分數,孩子們的童年,從應有的彩色變成黑白。他們心裡的吶喊,有誰聽見了嗎?
導演的話:我們原本來到宏仁國中,是想觀察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但我們越深入宏仁的內心世界,我們越發現,九年一貫裡強調的老師專業自主,被更龐大的考試文化,拆解得肢離破碎。關鍵,在老師。但要使老師「不那麼脆弱」,屈服於有權勢家長和減班形成的同儕壓力,國中學測必須取消,延宕多年的12年國教,必須早日推行。我們在片子裡,並沒有抒發太多個人意見,這並不表示我們沒有意見。這個社會已經有太多的「意見」,一個比一個大聲,但是很少人仔細聆聽,更少人試圖去理解事實是什麼?對方為什麼會這樣想?____這或多或少是「長大的小孩」對自己青春時期老師的報復與抄襲,我們姑且稱之為「填鴨式的溝通」。從小到大的學校教育裡,老師從來不喜歡也不鼓勵我們上課講話、發問、討論、或思考,我們當然不太懂得溝通。我們當然也不太懂得尊重,因為許多老師從來沒尊重過學生。糊里糊塗長大之後,離開了老師的壓制與鞭子,學生時代沒學會的,總有一天要露出馬腳。我成長的國中年代,是一個國文作文<春天>,結論也要「早日反攻大陸,解救大陸苦難同胞」的年代。跟許多人一樣,國中三年,是我求學生涯中,最黑暗的一段,我唸的就是所謂的第一好班。20年後重返國中,我們驚訝的發現,許多老師,仍然「過去」的教學心態,在教育「未來」的小孩。我們不太理解的是,為什麼在一個生命正要開始的青春階段,國民教育卻要用大人世界的排名競賽,把小孩打入萬劫不復之地?到底學校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教育的「目的」,到底重不重要? 還是只有考試重要? 許多學校像一個封閉的小王國,多數的老師,依然「山中日月長」,以不變應萬變,並集體給予替小孩講話的老師異樣眼光。透過一所平凡的國中裡,四個小孩真實處境的長期紀錄,與他們老師的教學困境,我們希望關心下一代的大人,跟我們一起來共同聆聽與思考「台灣的老師,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2007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
廖錦桂
美國新社會研究學院性別理論所碩士、社會學博士班肄業。新聞製作人、與紀錄片導演。1987年台灣最重要政治評論雜誌〈新新聞〉週刊創刊記者,曾任TVBS新聞台時段製作人,公共電視新聞部編採組長及製作人。作品多為處理台灣重大社會爭議之議題性紀錄片,涵蓋核電、兩岸、教育改革、電影與劇場等。 曾獲兩岸報導獎電視首獎、台灣地方志音像紀錄片優選獎、卓越新聞獎入圍。後轉任公職,曾任民進黨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