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守在異鄉
Help is on the Way
離開家人、孩子、先生、父母,選擇到異鄉去工作數年,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但是對於在印尼農村地區的女人來說,她們別無選擇。印尼西爪哇省南安由市的保母訓練學校,每年有上百位婦女,為了到海外從事家庭看護工作來此接受訓練。
21歲的梅里、26歲的蘇卡瑪、35歲的塔娌和40歲的穆姞,她們離開自己的家人、老公和小孩,飛越了兩千八百多公里,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照顧別人的家人。像她們一樣的女性,在臺灣已超過25萬人,其中來自印尼的同鄉就有約20萬人。是什麼原因讓她們離開家園遠赴異鄉呢? 臺灣公共電視首次與印尼2 Islands Digital合作,跟著一群在印尼西爪哇省的照護訓練中心受訓的穆斯林女性,完整紀錄她們在訓練中心的學習過程;短時間內快速學中文、如何照顧病患或長者、製作臺灣飲食料理等,也紀錄了她們對於未來工作的期待、家庭與現實生活的掙扎,以及與仲介面試、錄取後到臺灣工作的情況;除了瞭解她們選擇離鄉背井到異鄉工作的原因、更進一步紀錄她們在異鄉打拼的內心轉折。
《助守在異鄉》將忙碌的印尼照護訓練中心呈現在螢光幕上,它協助那些要到海外從事家庭看護工作的女性做準備。這是一段動人、有趣、具啟發,甚至還有一點彼此競爭的時光。本片以獨特的見解,呈現出我們不常見到的生活樣貌。
每年,成千的穆斯林女性,像蘇卡瑪、梅里、穆姞和塔娌一樣,希望到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國家工作。她們和其他女性一樣,看到被當地仲介成功錄用後,從看護工作中獲得了豐富的薪資。女人出國工作的原因很多,例如支撐家庭、逃避家庭、體驗獨立或者人生的刺激。但是與家人的溝通必須要謹慎小心的處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樂意見到所愛之人遠走異鄉,並且一去多年。但也有開心的家庭,她們所賺回來的收入可以減輕家庭的貧困,但她們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又真正的改善了她們的生活嗎?
═══導演的話═══
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甚至有許多青少年,她們都渴望到海外工作。這不只是為了維生,更多是因為家庭需求。雖然多數人是出於自願,但也有很多人是出於義務。生活的基本開銷促使女性到海外工作—子女的學費、償還債務或者撫養父母。海外工作的收入讓她們賺得比在家鄉還多,對某些人來說,這更像是一場冒險。
在現今社會中,基本需求常常與新的慾望混在一起。各式各樣的東西都在誘惑我們,曾幾何時,流行在城市中的消費主義,現在也進入了鄉村。網路媒體資源讓那些曾經對外界一無所知的人們,看到鄉村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於是,所有人都希望進入那個花花世界裡。像印尼這樣沒有太多工作機會給無一技之長者的國家,大家就會想出國探險。這是他們獲得更好生活的入場券,但代價又會是什麼呢?
我選擇這個故事以凸顯個人,尤其是印尼的女性,在面對勞動環境和家庭狀況之間的掙扎。藉由這個主題,我可以去探討像是性別平權之類的議題。如果雙方角色轉換為女性外出工作、男性待在家裡,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男人會贊成?還是給他們一個換取不同生活的藉口?這些都是我希望可以找到的答案。
- 2019印尼影展_最佳紀錄片
- 202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_亞洲視野競賽
- 2020香港國際紀錄片節
伊斯麥.法米.盧比思 (Ismail Fahmi LUBIS)
印度尼西亞首屈一指的紀錄片工作者。 在雅加達藝術學院就讀時主修電影及導演,1993年畢業後,執導了幾部印尼連續劇。在1998年將重心轉向紀錄片。伊斯麥擔任攝影師的時間,曾經跟荷蘭攝影師李奧納多‧瑞特‧亨瑞奇(Leonard Retel Helmrich)及南非導演凱茜·亨克爾(Cathy Henkel)共事過。伊斯麥在2006年、2007年的雅加達國際電影節(JIFFEST)中受邀擔任紀錄片大師講堂的導師。伊斯麥執導過2部紀錄長片:2014年的《演猴論》及2017年的《金曲達令》。《金曲達令》在釜山影展舉行世界首映。兩部紀錄片都在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中放映,且《金曲達令》在2018年獲得特別評審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