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熱血,和鹹魚有什麼兩樣?」是什麼樣的魔力,讓年輕樂團們前仆後繼,今年落選,明年再來?是什麼樣的魅力,讓數十萬搖滾樂迷湧入蔚藍海岸,盡興今年,期待明年。 在短暫的夏天裡,「海洋熱」紀錄了熱力四射的樂團們,在福隆海水浴場比賽的盛況。片中愛學台中腔的「Sunshine Boy」有個愛抱怨的鄰居,每次練團都要和警察周旋。原住民樂團「圖騰」為了比賽把工作辭掉,一心想得到20萬獎金。唇舌犀利又搞笑的「不正仔」猛拍巴掌勤練台語饒舌。17歲的龐克女子團HOTPINK,第一次上台就是比賽... 在這場夏日音樂盛會中,每個人懷抱期待來「海洋」參加比賽。儘管每個人的際遇各異,但唯一相同的是,每個人都默默期待,有一天能像波光粼粼的「海洋」一樣,在擁有數十萬觀眾的人生舞台上,綻放光芒。
導演的話:一年一次的台北縣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我們喜歡暱稱它為「海洋」。第一次有「海洋」可以參加,是在 2000年的七月,之後不論多忙,每年我都會懷著徹底放鬆的心情,和朋友相約一起去享受充滿湛藍天空、雪白海浪、金色陽光、冰涼啤酒、奔放音樂和漂亮辣妹的「海洋」,對身為遊客的我來說,「海洋」一直是個令人高興的慶典。 沒想到,在2003年的夏天裏,我有機會成為「海洋」的紀錄者,觀察的角度不僅從觀眾席延伸入評審團,更從舞台前一路拍攝至舞台後。在「海洋」第一階段初選完成後,我抱著和評審賭一睹的心態挑選了十二個樂團,希望能從初選拍到決賽頒獎,很幸運的,最後真的有幾個團抱回了大獎,讓我的紀錄走向一個令人歡喜的結尾,對這種幸運的最佳詮釋應該是:好音樂是大家都容易被感動的吧!……
龍男·以撒克·凡亞思(Lungnan Isak Fangas),出生於台東縣池上鄉阿美族人,於台大社會系畢業後專職紀錄片的拍攝工作,並於2009年取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電影製作碩士。執導過的多部紀錄片作品,其中《海洋熱》曾於美國、台灣、韓國獲得許多獎項和參展的肯定。2009 年,開始嘗試監製的工作,首次監製的八八風災影像紀錄作品系列,以《沈沒之島》一片,榮獲 2011 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暨最佳紀錄片的大獎。陸續推出的作品為《很久》和舞蹈電影音樂劇《拉麥可》。2019 最新作品《我不流行二十年》於金馬影展首映。
曾於東海大學和輔仁大學擔任講師、原住民族電視台節目部經理、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及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和文化部長片輔導金的評審, 現職為韶光電影有限公司監製/導演。
(資料來源:Taiwan Docs 台灣紀錄片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