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勝負已定的生存對決裡,生命該如何繼續?
每年11月至隔年2月,在台灣宜蘭蘭陽溪的出海口,出現一批臨時搭建的工寮聚落,一群來自台灣東部的阿美族人群聚在此,捕撈當年亞洲第一批出現的鰻魚苗,這裡是他們臨時的家園。
捕鰻人噹噹(61歲),第7年來到這裡,與以往不同的是,新交往的女友舞賽(44歲)陪同前來,讓工寮的生活多了安定感;深夜裡,捕鰻人下海捕撈高價的魚苗,等待他們的不只是狂風大浪,還有更現實的生存挑戰在這工寮聚落;在地幫派的挑釁騷擾、強勁東北季風與海流導致的落海死亡危機、以及身處捕鰻產業底層所承擔鰻苗價格變化的風險;但這裡也是他們臨時的家,捕鰻人在此地再現原民傳統生活,凝聚彼此的情感,共同面對生存的現實。
2月底,鰻魚季結束了,面對鰻苗數量的銳減,這是一次沒有豐收的季節,噹噹調整心情、平心面對回到家鄉台東,在當地他打著建築零工維繫生活、定期上教會聆聽牧師關於生命意義的詮釋,與舞賽維繫鄉村平實的生活,直到年底,他再次騎車前往宜蘭,展開一場生存的對決。
1977年出生台灣南方的城市高雄,大學主修物理,意外修課認識「紀錄片製作」,於是開啟一扇窗;過去曾長期製作電視台紀實影片,累積個人化的田野調查、導演、攝影經驗。 2014年完成《沒有終點的旅程》,紀錄排灣族醫師徐超斌在犧牲與奉獻之間的思索,入圍第37屆金穗獎;費時5年完成第二部紀錄片作品《捕鰻的人》。其他重要作品有:2014《沒有終點的旅程/On the Road》、2012《赤子|攝影家柯錫杰/The Son of Nature|Photographer “SI-CHI KO”》、2007-2011 《草根菩提 / Grassroots Bod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