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焰火》在第66屆柏林影展一舉拿下最高榮譽金熊獎最佳影片、基督教評審團獎、國際特赦組織獎與柏林晨報獎等四大獎。評審團主席金獎影后梅莉史翠普如此盛讚本片:「深具想像力,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作品,現在就去看。」
蘭佩杜薩島(Lampedusa)是義大利南端地中海上的一座小小離島,人口僅六千人,距離西西里島127英哩,離非洲的突尼西亞卻比較近,只有70英哩。這裡是12歲男孩Samuele的家,大人離開小島謀生,只剩老人與小孩留下來繼續生活。應該要繼承傳統成為一名專業漁夫的Samuele卻容易暈船,總在每個無所事事的下午虛擲光陰,帶著彈弓在樹林探險,遊盪在臨海的秘密基地裡。
男孩與祖母緩慢日常的咫尺之外,每週就有數百名非洲及中東難民,冒死渡過地中海以登上這座小島,這裡是他們追求自由的唯一希望,只不過逃離死亡的路途前方,等待的仍是死亡。
這個被世人遺忘的小島也突然成為國際新聞的頭條。頻繁的罹難者新聞對當地人來說已非新聞,而上岸而來無數的絕望靈魂,從未與救難人員之外的任何人接觸。兩個平行世界共存於一座不到八平方英里的海島—一個在死神的瞪視下渴求自由與希望,另一個則在流轉的天光裡靜靜繞著圈。
但這兩個極端難道真的沒有交集嗎?循環的歷史悲劇,就在生活時光中一步步推進;男孩努力學習成為漁夫之後,將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將在這樣的悲劇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海上焰火》從過熱而內虛的政治聚焦抽離,幫我們挪出了一個新的空間。在那裡,人、自然、時間,緩緩歸位,關於人道的爭論,終能回歸於人。正如同Hollywood Reporter影評所述:「當搶頭條新聞的媒體離開之後,《海上焰火》的旅程才開始。」
1963年出生於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紀錄片導演之一。畢業於紐約大學後,他試圖以幾個早期的作品打入電影圈的鎂光燈下,例如Afterwords (2011)及Below Sea Level (2008),但一直到他2013年的作品《一條大路通羅馬》才在國際影壇展露頭角,為義大利贏得十五年來第一座金獅獎。《一條大路通羅馬》描繪在義大利環狀公路周遭居民的生活點滴,羅西表示其靈感來自伊塔羅·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 羅西拍電影一向以長時間在當地深耕聞名,深具公信力的電影雜誌Sight & Sound認為,羅西作品雖然各自以不同地方為背景,卻都強烈傳達了對於「空間」的思考。拍攝《海上焰火》時,是他第一次面對死亡,他告訴助理:「我沒有任何力氣再進行拍攝了。」始終都拒絕在紀錄片裡使用正式訪談的他,以最真實的生活經驗將影像呈現在螢幕上。他表示,自己想將蘭佩杜薩島上未曾交集的兩個世界原本本地呈現出來,「因為現實中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