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失智症醫師得了失智症》說的是日本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和夫醫師的故事。他是日本第一位發展失智症早期評估量表的人,86歲依舊上班看門診,88歲時,突然公開自己罹患了失智症。他大半輩子都在研究大腦、研究失智症者,然而,在自己也罹患失智症後,才能體會患者漸漸失去清楚踏實過日子的感覺,也才知道原來自己過去並不算真的了解失智症、失智症患者的心情。長谷川醫師也在片中,分享了一位資深醫師曾跟他說的話:「等你失智時,你的研究,才真正完整」!身兼病患與醫師兩種角色,讓他走在一條意義不同的「與失智症共生」路上。
映後論壇《與失智症共生》主持人為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來賓是知名作家張曼娟。與七位失智症患者、失智症照顧者、失智症專科醫師,共同討論失智症帶來的影響、用那些辦法來跟「忘記」共處、能否接受日後去住安養機構、失智症帶來的生命禮物等等的議題。論壇還播放了,紀錄片的主角─長谷川醫師,特別錄製的一小段影片;而且,導演和醫師的女兒麻里,也透過國際連線,回答了許多問題,諸如:照顧者如何理解、同理失智症患者的想法、照顧者如何維護失智症者的尊嚴、導演拍片動機。
▍紀錄片:《當失智症醫師得了失智症》(Living Dementia)
▍映後論壇主題:《與失智症共生》
▍主持人: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與談人:張曼娟(知名作家)
▍國際連線:Hiroto Kato、Mari Minamitaka
(紀錄片《當失智症醫師得了失智症》(Living Dementia)導演、片中醫師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