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且聽那宇宙的遊子,在夢土上為你朗讀――鄭愁予1933年出生於中國山東濟南,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是鄭成功十一代裔孫,大學畢業後應邀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學習,取得藝術碩士學位。有人認為鄭愁予的詩具有古典神韻,但鄭愁予認為自己並沒有承繼古典詩文,他是用白話文表現古典詩人的情操,詩的主題也是來自平實的生活體驗。
楊牧說:「(鄭愁予)以清楚的白話……為我們傳達了一種時間的空間的悲劇情調。」
鄭愁予成名甚早,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是《錯誤》,「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是初學新詩者朗朗上口的名句。
紀錄片《如霧起時》以鄭愁予的名詩作為嚮導,從已失落的第一本詩集,切入詩人的生命,並以豐富動人的影像和配樂,呈現台灣現代詩創作蓬勃的年代。曾在港口工作、熟稔於水手與離別,煮酒焚葉星座聚首的燙熱年代,到愛荷華時期的衝激,以及任教於耶魯後的靜定與博觀,鄭愁予始終守著這美的行業,高高舉起風燈,在世界的臉上鑲嵌光影,一如返鄉上岸的水手般訴說他穿行詩海的傳奇。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語言學博士,行人出版社創辦人,主持翻譯《精神分析辭彙》。拍攝紀錄片包括有《移民》、《阿坤》、《鄭在東》、《姚一葦口述史》等,多次應各大國際研討會之邀,發表影像相關論文,其特出觀點及論述,每每引起學者熱烈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