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02-李中旺.jpeg

李中旺

於1983年踏入影視製作的領域,擔任多齣電視劇攝影師。在拍攝許多商業電視節目後,於1988年與友人成立全景映像工作室。從此由絢麗的影視製作大道,轉入紀錄片的荒野小徑。2004年任「全景傳播基金會」董事長及「全景映像季」總召集人,將「生命」、「部落之音」「梅子的滋味」等921 地震紀錄片推上全國電影院。台北票房即突破千萬,打破十餘年來國片的票房紀錄,也為台灣紀錄片市場打開先機,帶動社會大眾觀看紀錄片的熱潮。 

全景於2006年解散後,李中旺成立湖畔紀錄片工作室,繼續社會人文與文化議題之紀錄片製作及教學推廣工作。是國內少數在民間社會持續耕耘紀錄片20年的工作者。作品曾獲金鐘獎、金馬獎、紀錄片雙年展及金穗獎等獎項肯定。

(資料來源:Taiwan Docs 台灣紀錄片資料庫)

歷年作品

作品年份作品名稱獲獎經歷
2009 《大台中紀事 2 (上)》
2009 《天亮了》 日本身心障礙影展
2008 《夢想無限(上)》 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台北電影節_全球華人影像精選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_台灣映像韓國富川奇幻影展舊金山台灣影展洛杉磯台灣影展
2008 《夢想無限(下)》 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台北電影節_全球華人影像精選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_台灣映像韓國富川奇幻影展舊金山台灣影展洛杉磯台灣影展

全部作品 ( 4 )

3b3f7c206208be0538989e2b34c3f149.jpg

大台中紀事 2 (上)

2008年,延續上屆精神,第六屆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大台中紀事2 - 另眼看台中》,邀請六位不同領域與創作風格之導演參與。這些不同背景與世代的導演,以不同題材、形式、角度來看台中,藉此打開紀錄片/劇情片/視覺藝術之間的創作疆界。 公視紀錄觀點將上下集播出《大台中紀事2 -另眼看台中》,並特別收錄《大台中紀事1》當中「台中快門」、「柳川之女」兩個單元,期待能帶給觀眾一個屬於台灣中部味道的熱情暑假。    《台中快門》李中旺導演:他,一位報社資深攝影記者,他用相機記錄這個城市。我跟著他的工作記錄他,我的攝影機和他的相機看見當下的台中,蛻變中的台中。  《小城》沈可尚導演:水湳機場機場周邊是成為台灣眷村密度最高的區域。2004年水湳機場停用,眷村宣告拆遷,上萬人離開生活了五十年的家園。  《高尚的流浪漢》陳芯宜導演:阿蒼,被音樂圈朋友暱稱為台中鼓王,十多年前離開秀場,走上辛苦的樂團創作之路。阿達,「農村武裝青年」的主唱,對這世界懷抱著公平正義的理想,音樂創作對他來說就是實踐的一環。   《城市效應》王嬿妮導演:在台中,有全國唯一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在這個微型的小世界裡儲存了許多記憶。真實世界裡,每個人也都有一套自己的記憶體,借由台中一個專門收集記憶的收藏家,去記錄這個蛻變中的城市。
60fcc99104b44d593dbb3fd4db160447.jpg

天亮了

臉上總是帶著燦爛的笑容,24歲的馥華,她不能行動,也不能說話,最大的夢想是當作家,14年來媽媽是她與外界的翻譯機,她所創作的詩文都是藉由頭部的擺動與注音符號輔具,並靠著媽媽一字字解碼拼成。   媽媽梅珍說:「我看到馥華幾乎是被拘禁的,可是她的思想很自由… 我很積極幫馥華儲存回憶,讓她的生活多采多姿,以後如果等我老了不能照顧她了,馥華可以把儲蓄的回憶慢慢化為文字,寫成回憶錄,那也很棒。」     導演的話:曾經全家四口一起看紀錄片《在黑暗中追夢》,一起感動又哭又笑。透過片子對馥華印象深刻。 當瑪利亞基金會委託拍攝母愛紀錄短片要找對象時,老婆大人就篤定的說「別找了,就拍馥華!」、「你們臭男生哪能感受捕捉到女性的細膩情感」十八歲的女兒在旁嗆聲。半年後媽媽梅珍與女兒馥華的紀錄片《天亮了》完成了,我用50分鐘來說她們的故事,超過了原規定的片長一倍的時間,就是希望能表達出這對母女細膩的情感。 開始拍攝的第一天馥華就問:「什麼是紀錄片?」「怎麼知道片子的內容拍完了?」...等等一些直指紀錄片核心的問題;三個月後馥華又出招:「紀錄片裡面可以有劇情片嗎?」「我想寫一個劇本,能放在紀錄片裡嗎?」識相的媽媽瞧見,面有難色的趕忙說「她在亂出難題,不要理她。」,但是我很快的就意識到我遇到了狠角色,這一關難過了。 片子的配樂曲目是馥華建議的(黃雅音老師編曲彈奏),片名《天亮了》也是馥華建議的,因為媽媽在馥華昏迷期間每天早上都這樣叫馥華,希望能喚醒女兒。雖然馥華也說「他們都說天亮了,但是天真的亮了嗎?」。 所以這部紀錄片是很具體的由拍攝者與被攝者共同完成的。
5fd36c1763a483542fd08103b4b1f915.jpg

夢想無限(上)

環繞臺灣一周1000公里,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全程3000公里,你的夢想有幾公里?「如果你原先有一個夢想,然後你去實現,你會發現你的夢想越來越遠大!」這是一個關於「敢作夢」的故事,台大機械系「老頑童」鄭榮和教授與一群青春洋溢的學生,憑藉著信仰與浪漫,堅持將教室學到的知識,變成親手製造的成品。不論晴雨寒暑,他們都窩在工廠埋頭苦幹,打造心中夢想的太陽能車FORMOSUN III,準備參加澳洲世界太陽能車大賽。雖然經費有限、課業壓力沉重、周圍諸多懷疑,但這群夢想家堅持冒險,一心讓夢想實現。以日光為動力來源的太陽能車,必須征服澳洲大陸各種地形與氣候變化。這漫長的3000公里賽程,對年輕的准工程師們來說,考驗的不僅是車子,更是車手和團隊的默契與決心。 導演的話:2005年5月,製作人劉嘉明邀我拍攝台大機械系一群師生自力製造太陽能車的故事,當時我正面臨事業與理想最嚴重的挫敗,在身心俱疲的情形下,勉為其難跟著製作人到台大校園中的機械工廠,看到一群像黑手般日夜趕工的台大學生,並與帶領車隊的鄭榮和教授經過一番談話後,頗受感動的我,在回家途中就決定接下這部紀錄片的拍攝。 從六月起歷經三個月的趕工與測試,到九月的澳洲大賽。一路下來,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與學生們的無私投入與付出。他們的態度與精神支撐著差一點成為紀錄片逃兵的我,再重新站回自己的崗位。最感遺憾的是我沒有拍攝到鄭教授背後那默默在經濟上支持他的妻子。她一再婉拒拍攝,怕自己在傾談心情時會大哭。誰會知道一個追尋夢想的男性背後,有一個渴望幸福生活的寂寞身影。  
5fd36c1763a483542fd08103b4b1f915.jpg

夢想無限(下)

環繞臺灣一周1000公里,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全程3000公里,你的夢想有幾公里?「如果你原先有一個夢想,然後你去實現,你會發現你的夢想越來越遠大!」這是一個關於「敢作夢」的故事,台大機械系「老頑童」鄭榮和教授與一群青春洋溢的學生,憑藉著信仰與浪漫,堅持將教室學到的知識,變成親手製造的成品。不論晴雨寒暑,他們都窩在工廠埋頭苦幹,打造心中夢想的太陽能車FORMOSUN III,準備參加澳洲世界太陽能車大賽。雖然經費有限、課業壓力沉重、周圍諸多懷疑,但這群夢想家堅持冒險,一心讓夢想實現。以日光為動力來源的太陽能車,必須征服澳洲大陸各種地形與氣候變化。這漫長的3000公里賽程,對年輕的准工程師們來說,考驗的不僅是車子,更是車手和團隊的默契與決心。 導演的話:2005年5月,製作人劉嘉明邀我拍攝台大機械系一群師生自力製造太陽能車的故事,當時我正面臨事業與理想最嚴重的挫敗,在身心俱疲的情形下,勉為其難跟著製作人到台大校園中的機械工廠,看到一群像黑手般日夜趕工的台大學生,並與帶領車隊的鄭榮和教授經過一番談話後,頗受感動的我,在回家途中就決定接下這部紀錄片的拍攝。 從六月起歷經三個月的趕工與測試,到九月的澳洲大賽。一路下來,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與學生們的無私投入與付出。他們的態度與精神支撐著差一點成為紀錄片逃兵的我,再重新站回自己的崗位。最感遺憾的是我沒有拍攝到鄭教授背後那默默在經濟上支持他的妻子。她一再婉拒拍攝,怕自己在傾談心情時會大哭。誰會知道一個追尋夢想的男性背後,有一個渴望幸福生活的寂寞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