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137_10150546485056797_1510998244_n.jpg

莊益增

1966年生。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1999年投入紀錄片工作至今,與導演顏蘭權合作拍攝多部紀錄片。近年的作品,計有選舉紀錄片《拜託 拜託》、《選舉狂想曲》,與農民紀錄片《無米樂》...等。

全部作品 ( 5 )

296b4601c08bdf165478319d3bf62d85.jpg

地震紀念冊(上)(下)重播

「雙崎部落」屬台中縣和平鄉自由村三個部落之一。東臨雪山山脈底、西濱大安溪的一處小台地。「921大地震」時遭到空前破壞,住屋70%以上不堪居住、死亡三人、重傷四人。臨靠大安溪的崖壁,崩落五至十公尺﹔部落後段地面出現三條東西向斷痕,可說是受災最嚴重的山地部落之一。為紀念這次災難,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發願為地震寫足一百首詩,藉由文字留住記憶,年年重新洗滌心靈。921大地震帶給台灣的不只是傷害。它,是一段歷史記憶﹔它,蘊藏著時代的意義﹔它,摧毀了文明,同時也為文明帶來重生的契機。   《地震紀念冊》紀錄了雙崎部落族人大地震後,住在組合屋內的漫長等待。颱風、土石流一再摧毀他們的農作物,重建家園的願望一再延宕、落空。這是一個關台灣土地千瘡百孔的故事,更是長久與山林為伴的原住民頓失依靠的故事。     導演的話 當初因為和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是多年的朋友,才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走進了雙崎部落。她說:「921地震帶給這群人,不僅是橋斷屋毀的恐懼,更嚴重的是它開始了災難的大門,看見這部紀錄片完成,回到部落首次公開放映,心中卻有很大的不安,因為腦中浮現的是這八百多個日子裡,那一張張喜怒哀樂交替的臉孔……。」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能否藉由公開播放為被拍攝對象帶來具體的援助,是每一位紀錄片工作者內心深層的困惑。有人問我,在這次部落試片會後,對我而言是不是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句點?我沒有能力。在這個時間雖然完成了一部階段性的影像紀錄,但是,這群泰雅族人未來辛苦的路還十分漫長。所謂『地震紀錄片』應該長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我確信透過這群泰雅族人生活與聲音所交織出的影像,定有它動人之處。動人,不是感動你的情,而是騷動你的心。」
f1ea47341cc3e3edf51b71c71d2897de.jpg

無米樂(下)

75歲種稻的阿伯說,種田是一種修行,風吹、日曬、颱風來襲,農人無法抵抗,像和尚修禪,靜靜的坐、靜靜的修,一季望過一季,靜待收成到來。就像以前的人抓魚,這池子沒抓到,就換別的池子,總會抓到幾隻大魚。農人是如此期待著…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台灣錢淹腳目,形容臺灣的富裕;我們想發明一個新片語__臺灣米淹腳目,來讚譽臺灣農業技術的成熟。這個小島,山多平原少,如何滿足兩千多萬張嘴呢?做為主要糧食的稻米,臺灣不僅自給自足,而且供過於求。有誰想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呢?一切都要感謝臺灣這一群任勞任怨,精耕細作的稻農。   無米樂,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領略到生活的智慧,也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 導演的話:陽光下,老農頭頂斗笠、光著腳丫子走在田埂上,這條路,是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行走的羊腸小徑,他一邊踏著泥土一邊拔著雜草,一滴滴的汗從他的臉頰緩緩落下,濕濡了他的汗衫、溶入他昨日才施肥的泥土中。面對逐漸西下的夕陽,他的雙眼映滿綠油油的稻禾,點點陽光閃爍著剛剛出頭的金黃稻穗,老農佈滿皺紋的臉期待的神色……這樣的景象,也許在我們不經意轉身後,就再也看不見……。
f1ea47341cc3e3edf51b71c71d2897de.jpg

無米樂(上)

75歲種稻的阿伯說,種田是一種修行,風吹、日曬、颱風來襲,農人無法抵抗,像和尚修禪,靜靜的坐、靜靜的修,一季望過一季,靜待收成到來。就像以前的人抓魚,這池子沒抓到,就換別的池子,總會抓到幾隻大魚。農人是如此期待著...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台灣錢淹腳目,形容臺灣的富裕;我們想發明一個新片語__臺灣米淹腳目,來讚譽臺灣農業技術的成熟。這個小島,山多平原少,如何滿足兩千多萬張嘴呢?做為主要糧食的稻米,臺灣不僅自給自足,而且供過於求。有誰想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呢?一切都要感謝臺灣這一群任勞任怨,精耕細作的稻農。   無米樂,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領略到生活的智慧,也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     導演的話:陽光下,老農頭頂斗笠、光著腳丫子走在田埂上,這條路,是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行走的羊腸小徑,他一邊踏著泥土一邊拔著雜草,一滴滴的汗從他的臉頰緩緩落下,濕濡了他的汗衫、溶入他昨日才施肥的泥土中。面對逐漸西下的夕陽,他的雙眼映滿綠油油的稻禾,點點陽光閃爍著剛剛出頭的金黃稻穗,老農佈滿皺紋的臉期待的神色......這樣的景象,也許在我們不經意轉身後,就再也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