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52f76c41b6fd214a8646ee78b37fbf.jpg

黃明川

黃明川,1955年生於嘉義,現生活於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以及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於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包括《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 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在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了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全部作品 ( 15 )

3ef43fdcf881a4f0bda47eed567989d0.jpg

洪易

「洪易」這個名字,不僅僅代表台灣近幾年來一款相當受矚目的本土「藝術」樣式,同時也讓我們從一種生命歷程中,見證到屬於當代社會所釀出來的「異數」面目。身為水果販的兒子,自小就在蔬果市場幫忙父親搬運水果買賣,不僅練就洪易本人一身壯碩的體魄,也訓練出他經營生意的獨到頭腦。直到唸國中之後,才被師長發掘其藝術天分,之後進入高職美術科開始正規的美術訓練。沒有其他藝術家傲人的學歷,他的美術正規教育在高職畢業後便停止,全然投入餐廳生意,在台中開設一家又一家藝術風格的泡沫紅茶店與聊天吧。征戰近十年,洪易從一介商人,竟轉為全職的藝術家,在人生的第三個十年,走出一條連自己想都沒想過的道路。自稱長得粗壯不像藝術家的洪易,卻能畫出細膩的筆觸,和童心樸質的圖畫。他創作的元素擁有宗教廟會圖騰、底層俗艷的炫目色彩和童稚的動物元素。他從台中、台北到桂林,再從桂林到北京再到台北,走到哪就創作到哪,一路風景信手捻來都是創作材料,從手繪到裝置,從油畫到鋼雕,遊刃有餘,發酵出一種濃嗆獨特的,難以歸類的活生生的現代台灣味。不僅道地台灣也混搭了文化中國,不僅通俗亮眼也融合了西方普普的親民精神。 除了他的創作歷程之外,本片也是記錄一位「藝術台商」在中國的真實體驗。洪易承載著台灣人特有的性格因子,從草根環境中長大,自小父母離異,姐弟三人各自走向迥異的道路,但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鍛鍊出他的拼鬥耐性。一路從台中發跡,到立志前往北京發展,然後如同許多台商一樣,在當地設廠台灣接單,並且規劃未來的鴻圖大志,過程中免不了充滿了坎坷。其中他的胞弟,從原本浪跡江湖的綠林好漢,竟隨他來到桂林,全心轉為他的藝術事業助手,也是當初始料未及。在片中除了目睹他們兄弟多年分離後再共患難之情,也見證了台灣社會的生猛喧囂,卻又溫馨多情的人生寫照。 導演的話:洪易出身台中,混跡街頭,過早成熟的關係,起起落落,三十多歲即開過九家餐廳,雖然狂熱畫畫,卻從未執意藝術,總是來回於業餘藝術家與餐飲老闆之間,儘管餐廳生意開了又關,他從未停下肯定的腳步,當個藝評家眼中真正的專業藝術工作者。 在2002年他所開設的最後一家餐廳「藝術新樂園」裡,洪易買下一部小型螺旋槳飛機置於正廳中央,機內配置情人雅座,全機內外除了漆上可愛的鮮豔塗彩外,餐廳也佈滿了他許多的作品和創意。 洪易交友廣闊,舉凡藝評、餐飲、商人、美女、道上兄弟無所不缺。他本人則是一位腦筋靈活,有著台灣本土神采的藝術青年,而他的作品更透露出那攪和本土、當代、歡愉、性開放與無比俗艷的活潑景象。
1ccf83c40ec34992329b4b2d99e6997c.jpg

徐瑞憲

長年與母親做環保回收工作的藝術家徐瑞憲,收集了上千個人們丟棄的馬達、成車的皮帶輪,以及無以數計的金屬成品。他將這些「廢棄物」重新組裝成許多會自動或連動的機械器物,成為台灣最新的科技藝術形式之一。徐母莊春蘭終身辛勤工作,不但照顧養大了一女三男,也支撐了因徐父酗酒家暴,而搖搖欲墜的家庭。《徐瑞憲》不單單是徐瑞憲如何將廢棄物轉換成藝術節慶訪客喜愛的,會動的或可以互動的機械藝術;或是公共建築中頻帶巧思,會發出特有的聲響與色彩來的科技雕塑。因為埋伏了再多智慧的機械設計,瑞憲的作品依舊逃不過母親、姊姊與哥哥的生命牽引。他深深理解親情與文化才是他與觀者溝通的重要訊息,再如何科技的藝術亦僅是人的價值的延伸而已。 在徐父老邁之際,徐瑞憲成為聯繫家族的重要窗口,奔忙來回於父母之間,協調家庭事務。父親移居療養院,母親雖也年老,依舊勤於環保回收工作。瑞憲原諒父親小時候或因國共內戰而孤身隨軍流離來台,才造成嚴重酗酒與暴力的行徑,然而瑞憲他卻也在這時候發現,自己長期因鐵工吸入焊鐵時所溢散出來的金屬粉塵,已經導致呼吸時有困難的地步了……     導演的話:《徐瑞憲》不單單是徐瑞憲如何將廢棄物轉換成藝術節慶訪客喜愛的,會動的或可以互動的機械藝術;或是公共建築中頻帶巧思,會發出特有的聲響與色彩來的科技雕塑。因為埋伏了智慧的機械設計,瑞憲的作品依舊逃不過母親、姊姊與哥哥的生命牽引。他深深理解親情與文化才是他與觀者溝通的重要訊息,科技藝術亦是對人價值的一種延伸。
ca7a6728955cd2e212ac18bc0722bad8.jpg

梁任宏

《梁任宏》這一部影片是有關高雄藝術家梁任宏,在1999到2006年之間的一段生活紀錄,它不僅涵蓋了梁任宏這位傑出南部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也切入他個人的農村家族經驗、信仰與藝術的理想。梁任宏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宗教」的概念,而這種深存其內心的顯像,與他早年農村家庭的背景關係密切。任宏之祖父為牛販,父親耕農,住任宏隔壁的小叔梁清良則受天上聖母的附身,成為乩童,天天清晨即至甘蔗園受神靈教誨。然而,受過現代高等教育梁任宏在倍感民間宗教的親切下,卻不得不由衷地在作品中表現出他的懷疑。 本片反覆以多重觀點交叉傳統農村、工業城市、藝術理想與現世樣貌的種種思辯,身為藝術家要如何適切存在?身為南部藝術家應怎麼表現藝術?活在當代,又如何創造合時合地而有意義的作品呢?《梁任宏》將為你帶來莞薾的思考。  導演的話:高雄市的景象自千禧年起發生相當大的變化,隨著地方意識的覺醒,和現代化生活的跟進,擁有重工業、大港口與眾多勞工族群的高雄市逐漸摸索出自己在文化藝術上的表現特色,舉如國際貨櫃藝術節和國際鋼雕藝術節均應運而生。梁任宏出生台南縣,前往高雄市發展。從學習美工、加入廣告行銷,到輾轉販售房地產,在人生面臨瓶頸時刻,回頭全力投入他多年熱愛卻無法親臨的當代藝術,參與許多大南部地區的藝術活動,遂成為新世紀高雄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他的作品跳脫學院的思慮,大量運用鋼料、俗世的燈光,並結合民間習常的生活經驗,創造出一種既很台灣又非常當代的形式,完全超乎南部藝術界的想像。